哥特字体作品 | 哥特字体知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软件可多种哥特式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 哥特字体知识 >

哥特字体的发展

时间:2018-04-05 16:05 分类:哥特字体知识 阅读次数:150

  12 世纪初期,一种新的书写体从北法兰克王国扩展开来。这种字形排列呈网格状,书写笔画中带有尖角转折的字体被称为哥特小写体(Gothic minuscule)。随着哥特式艺术的兴起,文字的发展迎来了又一次变革——小写字母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转变。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了一种新的字母形式。这种如同哥特式建筑一样,具有尖拱风格的文字在北法兰克王国诞生并逐渐发展完善。其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直或圆的字母笔画都越来越倾斜并在转角处折断,垂直的笔画变得僵直而尖锐。从罗马字体到哥特字体的过渡就此得以完成。

  纺织体 / 哥特体

  

 

  纺织体(Textualis 或Textura,来源于拉丁文“Textur”,意思是纺织物、布匹)是由北法兰克王国的古哥特小写体发展而来,一直沿用到15 世纪末期。它是哥特体高度发展的一种书籍字体,因此也经常被称为哥特体(Gothic)。纺织体在字母笔画转角处的线条比起哥特小写体更为极端,线段菱形的“头”和“脚”给人一种隆重庄严的印象。在使用纺织体书写时,各个字母的间距和行距都非常小,就像一张编织细密的“字母地毯”,纺织体也正是因此得名。对于已经习惯阅读现代印刷物的人来说,要想看清楚这种文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圆体

  

 

  14世纪中期出现了一种哥特体的异体,它与纺织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半圆形的字形和非菱形状的字首和字脚。尽管这种字体仍具备哥特体字母在弯拱处呈现折裂感这一特征,但这种折断已不是很明显。这种新字体被称为圆体(Rotunda,意为圆形),也叫做圆哥特体或半哥特体。

  施瓦巴赫体

  

 

  施瓦巴赫体产生于15 世纪,它是一种比哥特式纺织体外形更粗犷开放、书写笔画更宽的字体。从15 世纪晚期到16 世纪中期,施瓦巴赫体都是占据优势地位的德语字体。施瓦巴赫体是第一种纯粹的德语字体。在文艺复兴开始时,它作为一种专有印刷体得到了发展,并展示出典型的手写体特征。

  施瓦巴赫体字形浑圆开放,以便阅读。这种字体少了哥特体特有的菱形字脚,多了弯曲和分裂,并且字形越来越宽。相对于单个字母紧密相连,文字中竖向字杆整齐排列,严谨庄重的纺织体而言,施瓦巴赫体表现得更为松散开放,流畅活泼。

  法克图体

  

 

  法克图体(Fraktur)是16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期在德语地区使用最多的印刷字体。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克图体这一总称等同于哥特字体,它包括了其他一些同族字体,如纺织体和施瓦巴赫体。从字体特征上来看,法克图体比粗犷的施瓦巴赫体更纤细。这种字体的大写字母拥有弧形的弯道。

  与出身市井的施瓦巴赫体不同,法克图体产生于上流社会。它的第一种字形由汉斯·舍恩斯佩格1513 年在德国奥格斯堡设计。当时德意志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Kaiser Maximilian I)的书记官文岑茨·洛克纳负责监管祈祷书籍的印刷,并为印刷字母提供手写样本。他最终选取了汉斯设计的字体作为书刊印刷体。


Copyright:2013-2018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www.gtdg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