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是肉身虽无彩凤双翅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如同灵犀,感情息息相通。这句诗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无题二首·其一》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虽没有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你我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鼓:指更鼓。 应官:犹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创作背景』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以曲折的笔墨写欢聚的时间和地点。首句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意思是说,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这是写时间,也是写了环境。可以说,就是在星辰漫天的夜晚,突然有吹起了风。真可谓平静中的不平静。在艺术上,词人借助了反复(形成了句中对)手法,使“昨夜”反复出现,不但回环往复,强调了时间,而且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情人之间心灵相通,比如说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
——————————————————————————
《历史名人--凌云诗才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公元813年,在新郑县出生,公元858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只有46岁李商隐是唐朝上千诗人中极富才华的一位,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赞誉。
李商隐17岁时以才干出名,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府巡官,25岁考中进士。出任河阳节度使书记。27岁被朝廷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流落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和徐 州等地,靠当幕僚寄食于他人。39岁那年,才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被补授为太学博士。43岁被推荐为盐铁推官。公元858年,病故于郑州。
李商隐存留下来的诗,共有600余首,收录在《玉溪生诗集》或《樊南文集》里,其数量和质量,在唐诗中均属上乘。李商隐的诗在创作手法上,众采百家,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辞清句丽、情调委婉、流畅上口,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以类区分,其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咏怀诗、咏史诗和言情诗。
李商隐的咏怀诗,多含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在揭露和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方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最著名的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长诗。它深刻反映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政权腐败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对国家的严重破坏。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具有规劝社会的作用。言情诗是李商隐诗中最有特点、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一部分,其中尤其以《无题》诗最引人注目。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说明李商隐是多才多艺、诗路宽广的诗人。
身无彩凤双飞翼的全诗是: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翻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创作背景: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 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从内容上看,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给人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让人觉的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