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 宇航员的饮食怎么样?空间站宇航员的第一次舱外活动持续了7个小时左右,所以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对宇航员来说是巨大的体力消耗。耗尽体力后,他们必须大吃一顿来恢复体力。航天员有120多种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调味品和甜点等。有很多菜,如腌萝卜、椰蓉面包、炒饭、辣椒和土豆等。品种非常丰富,味道也非常好,都是科研人员在出发前为航天员精心配置的,达到营养均衡。宇航员的太空厨房还配备了食物加热装置,可以让宇航员在太空中吃到热饭。 喝水方面作为日常用水,航天员要在太空停留三个月左右,长时间在轨会消耗大量的水,所以需要回收再生水。因此,空间站还采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尽可能实现空间站物资的回收利用。宇航员可以通过净化装置将呼出的水蒸气转化为可饮用的再生水。 他们在空间站还会锻炼身体,也有一些娱乐节目。我是不太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但我觉得这不能和地面相比。毕竟太空是失重的,即使是在空间站,也只能模拟微重力环境,但是要明白微重力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小的。在这种微重力环境下,人体的肌肉会收缩,心脏负荷会减轻。为了减少微重力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每天都会对航天员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至于他们的生活,我觉得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时候可能会和家人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宇航员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奉献了青春,我们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太空三人组终于开始回家倒计时,那么在归来之前,他们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太空三人组共同进餐 到现在经数月的消耗之后,虽然大部分食品、饮用水等已经被使用,但仍然会有剩余的部分,在返回地球前,他们就需要把这些剩余物资归类整理,并放置到指定的位置,方便后续到太空出差的同事使用。 除了整理空间站留存物资之外,航天员还需要打包整理带回地球的物品,如太空育种实验的种子等。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站的这半年里,除了完成关键技术验证任务之外,还负责完成多项科学实验,其中就包括一些种子,还有就是在太空中记录各种数据信息的硬盘等,把这些带回地球开展进一步研究;再就是宇航员的个人物品,也要在回归地球时一并带回来,就和我们住旅馆临走前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带走是一个道理。 第三件需要干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收拾垃圾,在轨飞行数月吃喝拉撒全在空间站,必然会产生不少垃圾,有一些在空间站会直接处理掉,有一些无法处理的就需要打包带下来。譬如太空食品的包装袋、还有其他厨余垃圾等,日积月累之下也是数量庞大。不过这些垃圾倒不会随着航天员一起降落地面上,而是打包之后存放在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特定区域,在飞船降落地球过程中,把这些垃圾通过大气摩擦而焚烧,这就非常于太空中的垃圾焚烧。 神州三号货运飞船 第四件工作就是加强身体锻炼,为重力环境下的地面生活做好准备。天宫空间站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太空轨道上,这是一个微重力环境,宇航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6个月之久,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脊柱因为失去重力作用不会相互挤压导致身高增加约3%,肌肉萎缩无力骨密度降低,全身血液会减少20%并大量集中于心脏处。 返回地球后重力恢复,会大幅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并且还会因为头部供血量减少而出现眩晕症状,航天领域称之为“直立不耐受”,这就是为何航天员落地时一般都会坐在椅子上,而不自行站立或行走的原因,不是他们矫情而是身体真的不允许。 所以,在回归地球之前,为了尽量减轻环境变化给身体造成的伤害,航天员每天都会加大锻炼强度,并且也会根据营养专家给出的食品搭配方案合理进食,以达到补充营养和能量的目的,为回归地球做好万全准备。而且回归地球也不是一片坦途,宇航员必须经历高速飞行、黑障区失联、地面撞击等多项挑战,唯有锻炼好身体,才能应对各个惊心动魄的阶段,确保安全回归。 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