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水平运动员当中,考虑接近自己特点的跳跃类型也是一种办法。可以反复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录像或图片,进行模仿,反复练习。还可以将自己的动作用摄像机拍下来,进行比较,改进动作,反复练习。 技术练习主要是以背越式跳高为中心的跳跃练习,包括由助跑到过杆一连串动作的完整练习,和一部分或几个部分在一起的分解练习。在初学阶段,只采用某一部分练习的分解练习,但必须充分理解练习的目的,否则难以取得成效。 硬件要求: 助跑道 跳高助跑道的长度不得短于15米。大型田径比赛跳高助跑道不得短于20米,在条件许可的地方不短于25米,助跑道和起跳区朝横杆中心的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 助跑标志物 在使用助跑道的田赛项目中,应沿助跑道旁放置标志物,跳高助跑的标志物可放置在助跑道上。每名运动员可放置1至2个由组委会批准或提供的标志物,以帮助助跑和起跳。 如未提供此类标志物,运动员可使用胶布,但不得使用粉笔或任何不易去除痕迹的类似物质。如果地面潮湿,可用若干不同颜色的图钉将胶布固定在地面上。
练习跳高的方法如下: 1、爆发力训练:训练时应注意速度和力量的密切结合,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中等重量的负重练习,如负重提抬脚尖、负杠铃原地跳、负重弓箭步走等;在发展快速力量的同时,也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以增加肌肉力量。 主要练习有负大重量蹲起等。并且要同跑和放松练习结合起来进行。重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杠铃,最好是在有保护或是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才好,这样比较安全。 2、弹跳力训练:发展快速力量和跳跃能力能有效发展弹跳力,其主要练习有:一般跳跃练习:单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跳跃障碍练习:跳跃栏架、跳深、摸高练习等。 3、腰腹肌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负重仰卧起坐、负重俯卧挺身等来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跳高简介: 跳高,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 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 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 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
跳高训练方法:半蹲跳法、抬脚尖法、脚尖跳法、纵跳法等等。 1、半蹲跳,站立后半蹲,双手放置于胸前,向上跳离地面最少20cm到25cm。 2、抬脚尖,脚尖放置于台阶上,脚跟不得着地,双脚脚尖抬到最高点,双脚脚尖缓慢放下。 3、脚尖跳,将脚尖抬至最高点,用脚尖快速起跳,跳时不得超过1.5厘米或2.5厘米。 4、纵跳,双脚放直,与肩同宽,锁紧膝盖,用小腿跳跃,只可弯曲脚踝,膝盖尽量不弯曲,落地后迅速起跳。 训练跳高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中等重量的负重练习,可以负重提哑铃、负重原地跳以及负重弓箭步走等,在发展快速速度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以此增加肌肉的爆发力量,主要练习的项目有大重量蹲起,并且要跑和跳跃同时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重量可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杠铃,在有保护或是有人员监督的条件下进行为宜,这样就才会比较安全。 注意事项: 很多人都有晨练的习惯,早上起来跑步或者是朗诵课文,都可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或者是起到减肥的功效,但是晨练也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这样才能够帮助身体的健康,那么您知道晨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晨练不宜过早。日出之后是晨练的最佳时间,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能满足锻炼时人体耗氧量的补充。晨练应当尽量推迟时间,最好在早晨6时之后、9时之前,并且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跳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但是大家跳高的方式方法都对吗?下面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跳高训练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跳高训练。 一、跳高基本训练 跳高是速度力量性项目,具有“快速”的技术特点,要求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过杆。发展力量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助跑速度和起跳速度。现代跳高训练的趋势足以力量、幅度与速度有效的结合为基础,更加突出速度的作用,充分挖掘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潜力。 训练任务 (1)在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 (2)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及协调、灵敏和柔韧素质,突出速度和快速跳跃能力。 (3)巩固和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逐步改进和完善完整技术。 (4)弥补运动员个人不足之处,逐步增加适应个性和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特殊训练的'比例。 (5)培养稳重、沉着、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6)参加各级比赛,逐步积累比赛经验。 训练内容与方法 (1)身体训练:进一步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还要增加和采用与跳高专项关系密切,能直接改进和改善跳高专项技术,并对跳高成绩提高起主要作用的练习。 ①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素质。 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 ③进一步提高灵敏、协调和柔韧素质。 ④进一步发展耐力。 (2)技术训练: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和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完整技术。随着力量训练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掌握跳高完善技术的正确用力,在不断提高用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完成跳高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及效率。在逐渐提高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改进和完善助跑节奏,并使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紧密地衔接起来。 (3)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专项快速力量练习方法 专项快速力量练习主要由一些带助跑的单腿跳跃动作所组成,以发展跳高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 1.助跑起跳摸高 6-8步直线或弧线助跑,以起跳腿起跳,用异侧手臂或头触悬挂在空中的物体。悬挂在空中物体的高度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 2.助跑跳过栏架 4-6步助跑,用单腿连续跳过纵行排列的一组栏架。运动员可左右腿交替进行,栏架高度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 3.助跑跳皮筋 4~6步助跑.用单腿连续跳过纵行排列的一组皮筋。运动员可左右腿交替进行,皮筋的高度随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跳皮筋练习与跳栏架练习比起来不仅安全,而且可通过升高的高度以提高练习的强度。 4.助跑起跳跳上高垫子6~8步直线或弧线助跑,以起跳腿起跳,跳上高垫子,垫子的高度应不断增加,以提高练习的效果。跳高的步点 小学或初学跳高的人,经常会在比赛时因起跳点不准,影响实际过杆高度和水平,过早淘汰令人惋惜,如何找准步点,是许多跳高者所关心的问题。跨越式跳高技术以它自然、简单、容易掌握受到中小学初学者的欢迎。跨越式助跑是采用与横杆之间夹角30-40度的直线从侧面向横杆方向跑进的,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位置。一般助跑为6~8步。跨越式助跑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也就是从起跳点开始用正常跑速向远离起跳点方向跑进,数到想跑的步数后,反复跑进数次,直到准确为止。当丈量好助跑步点后摆一个标志物作为标记。另一种方法是“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二跑的步数x2-2,例:如果跑8步,则走8x2-2=14步。从起跳点开始用自己的自然步走14步,走步丈量法适用于大多数人,考虑到个体差异,应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调整。 三、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跳高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如何跳高。
1、半蹲跳,站立后半蹲,双手放置于胸前,向上跳离地面最少20cm到25cm。 2、抬脚尖,脚尖放置于台阶上,脚跟不得着地,双脚脚尖抬到最高点,双脚脚尖缓慢放下。 3、单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 4、跳跃栏架、跳深(即跳下-跳上练习,效果非常显著,简单易行)、摸高练习等。 5、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负重仰卧起坐、负重俯卧挺身等来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腿长大于坐高的学生中挑选小腿长于大腿的学生。一个优秀的跳高运动员,必须以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为指导思想,而小腿长的运动员就能达到“快速”的要求。反之,则达不到这个要求。 2、检查骨盆和双腿。要求学生双手向前伸直,身体前屈,双手下垂触足尖。此时,教练员可以在后面观察学生的骨盆是否狭小,双腿是否呈X型或O型,臀部是否紧缩。因为骨盆狭小的人今后不会成长为体形粗壮的人。 3、观察少儿的踝关节。踝关节细、且跟腱处有深凹的人,其灵活性一定很好。 4、察看学生的脚。对跳高运动员脚的要求是足弓深,足不太大,因为这两点对运动员快速起跳有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