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与歌的关系
·
诗歌,在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候,叫诗,还没有人称之为诗歌.这是为什么呢?
那个时候,诗是可以配上曲子供人歌唱的,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和乐而歌.当时的诗,就是为歌而写的.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总集,一共有三百0五首诗,所以当时称为或.里的诗,基本上都可以供人歌唱的,特别是那些来自民间的诗,本身就可以歌唱.
诗,在这里就充当了词(或叫歌词).而歌呢?歌,最原始的说法是从“欠”,从“哥”声;“哥”字从二“可”,“可”字义为“肩挑、荷担(以运送土石)”,即服徭役;二“可”上下叠加所造成的“哥”,表示的是“服过二次徭役、资澡服役者”.“欠”即“欠身”,指上半身动作、胸部动作.“哥”加“欠”表示“资深服役者的胸部动作”、“资深服役者用声音抒发胸怀”.故“歌”本义是:资深服役者传唱、吟诵的民谣.从中,我们发现,歌主要是传唱的那种高低起伏且有节奏的声音.
而“歌”,后来就发展成为独立的演唱文体,当然也包括“词(即歌词)”了,形成完整的体系.诗歌,后来就成了独立于“歌”之外的文体了.
了解这些,有利于我们诗歌创作,并让我们明白保持它的音乐性的原因.
2015.10.31.于浙江
唐诗与音乐 9月5日晴感谢有音乐,感谢有唐诗,让我们活得很有感觉。一些音符正飞离,从字迹中间。唐诗是押韵的,可以唱出来,有无尽的音乐旋律在其中。唐诗是刮过风的屋居,是风铃生出嫩芽的眼睛。这个眼睛,让文雅和通俗一同跳动,如同蒲公英的小毛毛,落在我们心尖尖。 打开诗集,诗集是有声的。我们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声就在耳边响,鸟声、风雨声,花落的悲叹声,声到情亦到,音乐之美跃然纸上。 白居易的《琵琶行》,最妙。先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后是“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突然,微音将断,却化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及至最后,月光下一片寂静,意境顿出:“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虽然白居易在写琵琶,却挣脱了琵琶。至于“此时无声胜有声”,便是“大音希声”的独特玩味。“大音”者,最完美的音乐;“希声”者,至静之极、听之不闻。最后,琵琶声韵,一直送到你的每一寸肌肤,让你的灵魂一同颤栗。 唐诗之美,美在意境。诗的语言,是和弦,是急雨,带来音乐的享受与冲击。你如果问,傍晚的风声,怎么能被形容成圆满的抖动?在唐诗这里,却是完全可以。张继的《枫桥夜?白》“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震荡天宇的“夜半钟声”与心音的理解与糅合。其中,有悲苦的,有释怀的,还有互动的`。 亲爱的朋友,对唐诗音符的魔力有所了解了吧 唐诗“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其蕴含的音乐美,乃空前绝后。常建的《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简直用诗把音乐写绝。而我却看到蓬蓬勃勃的圣音,在江水中一圈一圈地认真做功课。轻、轻、轻,是谁在江面上点着片片白帆,如老师在数点学生?以至于最后白帆耐心听琴声、等琴停,而人的心却沿着江流去旅行。 我们知道,在唐诗里,流淌着永久不变的离愁,恰如“白发三千丈”。那个时代,化解记忆中最苦的期盼,只有写信,信还有回来,要问的故事已经故去。还有什么比什么更令人心伤?在最早的春天送别,什么使唐人的心欲碎?唯有别离。 柳中庸的《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人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这种离别之恨,是有声、有觉的,用抽象的筝乐来表达,竞化作了秦人之态,悲切、情思、伤感齐齐而来。犹如冷锋过境,真情冻结成冰;独夜愁灯影,全都没有一点儿暖晴。 把文字写成音乐情绪传响,让记忆一同感动,是为唐诗的拿手好戏。白居易的《夜筝》诗曰:“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圈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堪称《琵琶行》精妙的缩本。月色摇晃树影,芦苇花白茫茫一片。有筝在弹,此时海与天骤然连成一线。筝突听,湿地因涨潮不见,海鸥对海滩的深情塌陷。先是默声,默声过会,突然嘎嘎地叫起。这种画面怎能不充斥着音乐?这种音乐,怎能不四处飘荡?要知道,那是犹如《夜筝》的梦幻曲。 如果用唐诗的眼眸去欣赏音乐,用音乐的耳朵去聆听唐诗,音韵、节奏都性情化了。沉浸在唐诗中,聆听着不同和声、不同节奏、不同旋律汇合成的音韵;徜徉在诗词的意境里,反复吟诵、潜心涵泳那悠长的韵味。人间的诗意,世事的感伤,生命的憧憬,就会在我们的心头激荡、奔涌,然后潜移默化。
诗歌和诗词都是文字作品。区别在于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而所谓诗词,就是指唐诗与宋词。
一、诗歌: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二、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一、定义不同: 1.歌词: 指歌曲的唱词,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 2.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二、特点不同: 1.歌词: 歌词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现代一般是配合音乐,便于哼唱的语句。 2.诗歌: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扩展资料 由于歌词表达了歌曲的宗旨和灵魂,阐述了一首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所以即使年代久远,有的歌词也不容易忘记。歌词的好坏有时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首歌的好坏,因此很多著名的歌手也会请著名的填词人来创作。 随着人对歌词的重视,歌词这一文体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借用。随着越来越多高素质文人选择歌词创作,流行歌词的艺术水准将大大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歌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