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字体作品 | 哥特字体知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软件可多种哥特式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 知识库 >

白喉杆菌

时间:2024-07-07 01:32 分类:知识库 阅读次数:200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是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是
提示:

解析:白喉杆菌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其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和核糖核酸,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 。

白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

提示:

革兰氏阳性。白喉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含有厚重的层状肽聚糖和穿孔复合物。这些特征使它在革兰染色时呈现紫色或蓝紫色。通过进一步检测可以确认其产生乙型溶血素等特定抗原,且对抗酸染剂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这些证据支持了白喉杆菌为一种革兰氏阳性菌的结论。

试述白喉棒状杆菌的临床意义。

提示:

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因素是白喉外毒素,抗原性强,毒性剧烈。K抗原(表面抗原)及索状因子亦与其致病性有关。引起的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的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免疫,可用白喉外毒素皮内试验检测。白喉棒状杆菌可引起人类白喉,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原菌存在于患者及带菌者的鼻咽腔中,随...

白喉是什么病

提示:

白喉杆菌尚产生一些侵袭性物质,如类似于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Cord factor),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膜,导致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受到抑制。发病机制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仅在表层上皮细胞内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症。当局部黏膜有损伤时,如患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白喉杆菌的侵袭力增强。在...

白喉杆菌的细菌学检查有哪些?

提示:

细胞学检查有:①涂片染色后镜检查白喉杆菌;②通过细菌培养和毒力试验鉴定白喉杆菌;③用荧光素标记白喉抗毒素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检出白喉杆菌;④用2%亚碲酸钾液给予假膜上染色。

白喉棒状杆菌的介绍

提示:

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俗称白喉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该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亚碲酸钾培养基能使其菌落呈黑色。

白喉杆菌的致病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治?

提示:

白喉杆菌的致病因素是白喉外毒素。该毒素常侵犯心肌细胞及外周神经,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心肌炎和软腭麻痹、声嘶等症状。白喉的防治原则:(1)人工自动免疫:平时对易感人群接种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白喉的主要措施。(2)人工被动免疫:对密切接触白喉病人的易感儿童,可肌内注射1000~3000U白喉抗毒素作预防。对...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

提示:

菌体为细长弯曲的杆菌,粗细不一,常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为棒状杆菌。直径为0.3~0.8μm,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字形;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染色呈阳性,用美蓝或奈瑟染色后,菌体两端或一端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有鉴定意义。

诺奖与疾病研究史(1)——白喉

提示:

在医学历史的长河中,19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度授予了德国医学家埃米尔·阿道夫·贝林,他因对白喉抗毒素的发现,为人类与这一古老疾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白喉,看似与我们生活遥远,实则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人的记录中就已留下它的踪影。这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尽管通常症状轻,但儿童受害...

白喉棒状杆菌具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特征是

提示:

白喉棒状杆菌具有以下鉴别意义的主要特征:1. 形态特征:白喉棒状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呈细长的梭形或杆状,两端略尖,中部略宽。2. 非血清学特征: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灰色、干燥的菌落,常常有空气中的沙尘粘附在上面,形成了特殊的“鹅卵石”样外观。此外,白喉棒状杆菌还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透过滤膜的...


Copyright:2013-2018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www.gtdg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