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字体作品 | 哥特字体知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软件可多种哥特式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 知识库 >

脑膜炎双球菌

时间:2024-07-06 10:12 分类:知识库 阅读次数:200

脑膜炎球菌的抵抗力有何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医疗实践中应注意什么?

 脑膜炎球菌的抵抗力有何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医疗实践中应注意什么?
提示:

脑膜炎双球菌的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等极为敏感,55℃5分钟内即被破坏。由于本菌能产生自溶酶,在室温下3小时内即可死亡。因此,临床上采取的标本应保温保湿,并立即送检;接种于预温的适宜的培养基中,以免细菌死亡。为了提高检出率,最好采用床旁接种。

脑膜炎球菌的菌株分型

提示:

脑膜炎双球菌细菌素(meningocin)又可将A群分为4型,C群分为6型;B群分为11型,其中B群2型致病力最强。根据其脂多糖(CPS)将脑膜双球菌分为8个LPS免疫型,与致病关系尚不清楚。五个血清群:A群、B群、C群、Y群及W135群差不多是造成所有人类患病个案的血清群:A群:一般在下撒哈拉的非洲...

国内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

提示:

国内流脑主要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葡萄球菌科。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人类病原菌,可以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其他菌群引起的流脑较为少见,但也有报道称,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菌群也可以引起流脑。不过,这些菌群引起的流脑病例较为罕见...

脑膜炎双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提示:

脑膜炎双球菌(学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奈瑟菌或脑脊髓膜炎双球菌,简称为脑膜炎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因其所导致的脑膜炎而闻名。1887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肾形,多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主要寄居在鼻咽部,通常由患者或...

脑膜炎双球菌有不同的菌群,目前我国流行的菌群以下列哪群为主?(  )

提示:

【答案】:A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是寄居在人体鼻咽部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共有13个血清型,是细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可通过飞沫传播。脑膜炎双球菌有不同的菌群,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A群。

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提示:

黄色:多由黄变症引起,见于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白色:多由白细胞增高引起,见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脑膜炎、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褐色:见于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

脑膜炎球菌简介

提示:

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的学名是脑膜炎奈瑟氏球菌(n.meninyitidis),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在急性期或早期患者脑脊髓液中,大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呈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电镜下可以观察到自病人分离的毒性菌株有微荚膜和菌毛。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

内科护理: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提示:

1、病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为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呈流行趋势,呼吸道传染。肺炎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该菌感染可致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症渗出物的产生,易造成粘连和包裹性脓肿,脑室梗阻,脑室积脓等或成为复发性...

脑膜炎双球菌的流行特点

提示:

统计表明1960年代后发现的新群主要存在于少数患者及带菌者中,国外约占10%;国内约占16%。从1960年代以来,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A群耐药情况视不同国家、地区而异但,亦有增多趋势。中国分离到的流行菌株大多对磺胺比较敏感,故磺胺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

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

提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多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传播途径 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


Copyright:2013-2018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www.gtdg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