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印度对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里,僧人死后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都可以称为舍利。火化后产生的结晶体,就叫做舍利子。在佛教里,“舍利”和“舍利子”不是一个概念,“舍利子”是受到尊敬与重视的。
舍利是梵文的音译,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多用火葬,骨灰就放在金属罐或者陶罐里,然后埋在土里,稍高出地面称为塔。在印度,塔是高显的意思,如果将骨灰罐子供奉在屋里,也可以称为塔,这就是佛教会建塔供奉舍利子的来源。
遗体需要尊敬,所以塔里不一定就是放高僧的遗骨,他生前剪下来的头发、指甲、牙齿、也可以供奉在塔里作为舍利,一样受到教徒的尊敬。
1、舍利是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
2、舍利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3、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大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另有民间流传认为,人久离淫欲,精髓充满,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子。
4、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缘起性空的义理,佛教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舍利是什么物体呢?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很好奇,特别是一些武侠小说里面经常提到舍利,不觉得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下面是这方面内容的介绍。 01 佛教之人认为,舍利子一般只有高僧去世之后才会留下,一般人在火化时只能化为飞灰,而只有得道的高僧才能留下神圣的舍利子,为了表达对这些高僧的尊敬之情,所以他们留下的舍利子一般也会被供奉起来。 02 在佛教之人看来,要想在死后留下舍利子,其中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必须保持童子之身,认为只有不沾淫欲的人,精髓才是饱满的,才能形成品相极佳的舍利子。 03 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佛教舍利子的观察,认为所谓的舍利子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科学家们发现人的骨骼在被加热的时候,如果将温度控制的好,一块很大的骨骼经过炼制,最后就会变成一颗或透明或半透明的珠状体,其实它的成分说到底还是一些碳酸盐和磷酸盐的无机物。 04 古代高僧过世之后,尸身都是被火化的,直接用明火火化。木柴燃烧时的温度大概在600度到800度左右,远远低于现在焚化尸体的焚尸炉的温度。有些强健的骨头不能完全被火化,和木头及其他杂物混合在一起,形成舍利子。 05 高僧经常打坐,一坐就是很久。关节可能出现损伤,分泌出不正常的体液,经过高温焚化之后会产生结晶,这可能也是舍利的一个来源。佛家中人喜欢吃豆腐,豆腐含钙量高,火化之后会出现结晶体。 特别提示 舍利确实是存在这种物体,说白了其实是高僧火化后的骨灰,一般普通人的骨灰是不存在舍利的,这就是蹊跷之处,这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的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