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字体作品 | 哥特字体知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软件可多种哥特式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 知识库 >

凉州词王之涣

时间:2023-11-17 12:44 分类:知识库 阅读次数:200
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
提示:

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远望上去一直到白云之间,一座座孤立的城楼(也许是长城)建在万仞高山。听到羌笛吹出的《折杨柳》怨恨曲调,何必怨恨呢,春风都吹不过玉门关,看不到杨柳,听听曲调也好。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凉州词》赏析: 首联,西望远景,由近及远,河与天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远及近,正好相反;黄白相间,色彩单调,大气苍茫。 再看近景,由下到上,城与山分,一与万对,实(黄河、孤城)与虚(白云间、万仞山)交融,意境雄伟,隐含寂寞孤独。黄河白云、一片万仞都是当句对。 尾联,传来画外音,羌笛吹响《折杨柳》曲调,人的加入,生命和音乐的参与,愈加生动,虽然曲调忧伤幽怨,充溢着离情别意。

《凉州词》王之涣
提示:

《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闲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光不度玉门关 【语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诗吹不到的啊! 【诗人简介】 王之涣:(688— 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评析】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诗题亦作《出塞》。凉州,泛指河西一带。杨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高远辽阔而荒凉的塞上河山图,三四句转而抒写征人戍边的悲怨,“何须怨”,却正是要怨,“春风不到玉门关”,一则指塞外寒苦,二则隐喻朝廷的恩泽不及于边关。
一首是与黄河有关的诗: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闲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光不度玉门关 【语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诗吹不到的啊! 【诗人简介】 王之涣:(688— 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评析】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诗题亦作《出塞》。凉州,泛指河西一带。杨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高远辽阔而荒凉的塞上河山图,三四句转而抒写征人戍边的悲怨,“何须怨”,却正是要怨,“春风不到玉门关”,一则指塞外寒苦,二则隐喻朝廷的恩泽不及于边关。


Copyright:2013-2018 哥特式字体转换器 www.gtdgq.com All rights reserved.